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8-12-18 16:23:42

转发到微信家族群里,不哭不是中年人!


改革开放到下周(2018年12月18日)就是整整40周年了。

前几天,我们在微信上问了大家「爷爷奶奶家的样子」,短时间内就收集到了许多熟悉又温暖的宝贵记忆: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住友@ETONG:奶奶的家小小的,满满的,总能在我去时候从高高的柜子里拿出小礼物。


住友@L:房间门没有把手也没有锁,但是有一根绳子,关门的时候可以拉着关严并且不夹手。


住友@mia:姥姥姥爷家的墙壁上贴满了报纸,我们一帮小朋友最喜欢的就是「找相同的字」游戏。


住友@曾楠:印象里的爷爷家有补了无数遍漆的绿墙裙。


住友@beth7812:夏天晚饭后的西瓜,绿豆汤都是放在井里冰镇过的。井里冰过的西瓜,和冰箱里的感觉不一样,没那么凉,是适度的,温厚的记忆中夏天的感觉。


住友@莫斯科骡:爷爷家的墙上永远都挂着一幅毛主席像,后来搬家了还一直带着。



住友@白小白:奶奶家是只有三层的楼房,每三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和厕所。我仍然可以清晰记得的画面是夏天的时候,跟邻居小朋友在家楼下扮演白娘子和小青,跑的满头大汗,头发粘在脸上,不知道累是什么感觉,天色转黑的时候,二楼的阳台上传来奶奶的声音:回家吃饭了孙女。


住友@卤蛋:姥姥家的地板是水泥的,和现在的自流平不一样,姥姥每天都拿墩布擦好几遍,时间长了地面都包浆了。


……


在那个我们短暂经历或没来得及经历,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所有人家里都是同样的风格和用品,没有任何个性化。但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来让家人住得更好。


诚如住友@里妹儿 所说:老一辈最大的智慧就是珍惜。家里很多家具都是姥爷自己做的,被子衣服也是姥姥自己缝的。东西虽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满满都是生活感。

以下,我们将那个年代常见的家居品集成一份「古早味家居图鉴」,希望可以把你带回旧时光,体味那个年代独有的生活趣味。













































日用物件是种特别奇妙的存在,哪怕隔着40年,只要看一眼,它都会穿过层层时光准确触及到你记忆中最柔软的位置。那个位置或许是童年时无忧无虑的玩乐,或许是奶奶身上让人安心的味道,也或许是时不再来的怀念与感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发到微信家族群里,不哭不是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