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8-12-12 10:18:41

明清古典家具“作伪”与“辩伪”


  近年来传统明清老家具的收藏热潮不断飙升,然而,花巨额资金买来的“明代家具”却是当代仿品的新闻在收藏圈也是层出不穷。
  真正到代的明清古董家具有限的藏品数量和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黄花梨”和“紫檀”的“重工重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对传统家具的仿制,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文物复制或收藏为目的,用精工细作仿古如古的方式,来高仿家具款型,买家和卖家之间都清楚交易的家具是仿品。
  另一种则是用仿制的手段,将仿制的家具充当“明清时期的老家具”贩卖获取高额利润为目地。
  当前作伪的行当也随着家具收藏的热潮而“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作伪、炒作宣传、销售或拍卖为一体的产业链,使得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
  对明清老家具的鉴别,必须了解作伪的方法并掌握对应辩伪的手段。作伪的手段五花八门,大致可以从年代作伪、材质作伪等几个方面来讨论。
  — 1 —
  年代作伪
  作伪者为了能让新仿的家具呈现出一种古旧的感觉,往往会通过人为的方式来破坏新仿家具木材外表的质感色泽,强化木材表面的老旧感并作出古旧的包浆和皮壳进行年代作伪。


  ▲明 黄花梨双圈卡子花大画桌(局部)
  往往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作旧:
  人为摧残
  为了模仿老家具外表古旧斑驳的痕迹,作伪者往往通过刀片等硬物划割、击打碰撞、喷灯火烤等方法对家具表面进行破坏,让人误以为这是长期使用留下的痕迹。


  这种人为破坏来做旧的家具如果做得比较细致,单纯去看,往往不容易看出破绽。
  但用手去摸一遍,就会发现作伪的蛛丝马迹,这些作伪残损的位置摸起来会有种粗糙刮手的感觉,而真正的老家具的手感圆润光滑,触觉完全不同。
  自然风化
  把新仿的家具放到室外、屋顶上或者菜园子里面,任由风吹雨淋,有的放上几个月,长的能放上好几年,使得家具表面的色泽变浅,火气消退,模拟老家具历经风霜的感觉。


  ▲黄花梨福寿纹鼓墩 高仿作品


  ▲黄花梨福寿纹鼓墩自然风化做旧局部皮壳
  这种作旧的方法耗时较长,效果相对也比较自然,经过皮壳作旧后能够蒙蔽很多藏家和行家。
  但这种方式也同样会有破绽,因为正常情况下,家具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各部位的磨损程度和光泽度是不同的。


  ▲黄花梨五足香几


  ▲黄花梨五足香几采取室外自然风化五年
  比如椅类家具的扶手、座面和踏脚枨这些与身体经常接触的部位,一定会比靠背板反面等处磨损的厉害,前方踏脚的横枨也会比腿间的后枨磨损明显。
  而这种通过露天风化作旧的结果是,家具各部件的陈旧程度会很均匀一致并没有太大区别。
  药物浸泡
  药物浸泡可以分为整体浸泡和局部浸泡两种方式。
  就整体浸泡来说,过去在农村,常常是将整个家具全泡在石灰水或污水中,泡一段时间后再捞出来清洗然后再结合其他方式进一步做旧。


  现在的作伪为了缩短作伪时间,用化学药品来浸泡的比较多,例如强碱或强酸,高锰酸钾等等。例如一些桌椅类的家具做旧,有种浸泡的方法行话叫做“泡脚”。
  就是将桌椅的四条腿分别放在一个盛有强碱或强酸的碗里面,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使得腿足部分被迅速腐蚀,模拟到代的老家具腿足的自然残损状态。


  ▲黄花梨大禅凳腿足自然腐蚀情况
  这种作伪的方式也会有破绽,例如老家具自然的侵蚀和磨损是逐渐转化的,痕迹自然且过渡均匀,而药物浸泡过的部位,往往会在腿足部分留下相对齐整的“水线”,留下浸泡过的痕迹。
  另外,强酸强碱之类的化学药水经过一段时间后,药水残留在木质内部的会逐渐溢出并与空气氧化形成白色或黄色的细微结晶,这是家具经过“泡脚”后的典型特征。
  — 2 —
  型制作伪
  型制的作伪,主要是指家具种类的作伪;纹饰作伪,则体现在纹饰图案或风格与家具本身所处的年代不符。


  这是一件非常著名的床,最早出现1944年艾克先生的《花梨家具图考》17号,1970年安思远的《中国家具》图版35号,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亦曾摘录此床,由于两侧围子的万字并不完整,王世襄先生认为该床至少是经过改制,是从较宽的架子床围子改短,移到罗汉床上的,至少两侧的围子不应该是这样,并且绘制出复原图纸。
  常见品改为罕见品
  “罕见”是古代家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少家具商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纷纷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桌、围棋桌。


  ▲黄花梨棋桌
  而且,投机者对古代及家具的改制,因器而异,手法多样,如果不行进行细致研究,一般很难查明。
  更改纹饰
  王世襄先生甚至认为,纹饰图案应是鉴定家具年代的最好依据(参阅《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


  ▲明 黄花梨麒麟纹圈椅
  比如麒麟纹,在明中期多参照龙子之一的狻猊形象,张嘴竖鬃,又加上匠人的想象,极具神采。
  而到了明晚期以后,麒麟的形象渐趋程式化,毫无意趣,从中更看不到创作者的个性风格。
  又比如螭龙纹,明中期其形象通常是体形很长,和蜥蜴差不多。到了明晚清初,又多画它的侧影。


  ▲黄花梨玫瑰椅靠背上透雕的螭龙纹
  为了提高家具的身价,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装饰,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
  改高为低
  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


  ▲榉木矮南官帽椅 收录在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研究》中,甲79
  不少人往往在购入经改制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呢。
  化零为整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


  ▲清 黄花梨玫瑰椅(四只)
  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4件,诡称都是旧物修复。
  这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我们在鉴定中如发现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 3 —
  材质作伪
  材质作伪就是用便宜的木材冒充名贵的木材,主要包括全部用材假冒、局部用材假冒以及用贴皮子的方法假冒三个方面。
  以次充好
  明清家具材质主要以紫檀木、黄花梨木、铁梨木、乌木、鸡翅木、花梨木和酸枝木制成。


  ▲晚明 黄花梨四出头高靠背官帽椅
  目前,广大消费者普遍缺乏对各类高档木材的认识,而投机者就利用这一点,将较次木材染色处理,假冒良木。如:
  将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冒充小叶紫檀;
  将赞比亚血檀冒充小叶紫檀;
  将白酸枝或越南黄花梨冒充海南黄花梨;
  将巴里黄檀、微凹黄檀、奥氏黄檀冒充大红酸枝。
  以次充好的目的无非是利益驱使。因为这些木材的价位依其材质差异悬殊甚大。


  ▲白酸枝
  一般情况下,紫檀、黄花梨和酸枝木的纹理都很清晰、细密。凡纹理模糊不清的,或纹理粗糙的都应慎重对待。
  贴皮子假冒
  “贴皮子”这里有两种情况要先区别清楚: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到代的家具,即使用了“贴皮子”(在过去这叫“包镶”)的工艺,东西本身依然真材实料,不能算是假冒;
  第二种情况,是对现代高仿的家具而言的。里面用的全是便宜的木料,外面却用了名贵木料来粘贴作旧,以冒充全料老家具牟利,这就是作伪了。
  这里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来谈。


  “贴皮子”一般是用榉木等硬杂木之类的来做骨架,外面再贴上名贵木材。
  鉴别方法很多,可以看木料断面或拐角处的纹理走向是否整齐。无论怎么贴,都很难做到贴上去的木料纹理在转折拐角等位置,木纹完全对应一致。
  另外,还可以听声音,一件家具如果是用同一种木料做成的,其声音听起来就会比较“整”和“沉”,如果是贴皮子的,则敲起来声音往往比较“散”和“杂”。
  — 4 —
  款识作伪
  以明清家具来说,有款识的并不多见。有的家具曾经名人使用过,但未必有题识。一旦为人所得,便撰写题识刻上去,说明来历,并志忻幸或缅怀。这和收藏家把题跋写到书画上去是一样的。


  ▲左:康熙嵌螺钿花鸟纹平头案年款拓本;中:明铁力翘头案崇祯年款拓本;右:乾隆紫檀大柜冯氏款识拓本
  有款识家具和其他文物一样,比较容易作伪。因为家具款识经过镌刻,不像墨迹那样容易看出比致的妍媸劲弱,更无从分辨墨色的沉浮古新。所以有的家具款识虽为翻刻,和原件竟无大异。


  ▲宋牧仲紫檀画案溥侗题识拓本
  不过鉴别有款识家具的真伪还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
  家具的使用者和题识者越有名越有人作伪;
  器物不大,越容易找到旧家具来混充原件的越容易作伪;
  器物硕大精美,越难找到相似的旧家具来混充原件的越难作伪。
  下面给大家谈一个家具款识作伪的例子:
  美国埃利华斯(R.H.Ellsworth)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中国家具》,这是继乔治·寇慈(G.Kates)之后在美出版的有一本专著,说明美国人民对明式家具的热爱和重视。
  不过书中采用的名称,标明的年代等有不少可商榷之处。
  例如书中重点介绍了四具有祝允明、文征明、周天球、董其昌题识的紫檀扶手椅,其中周天球的题识和收入张廷济《古器物文》的周公瑕坐具题识相同,不过下边还多了吴云的两段跋。(吴云是晚清有名的金石收藏家和考据家)
  吴云两跋原文如下:
  其一:
  周公瑕生正德九年甲戊,寿八十有二,至戊辰为隆庆三年,年五十有五。余生嘉庆十六年辛末,至今年乙丑秋七月,得此椅于苏城某肆中,年亦五十有五,洵奇缘也。退楼记。
  其二:
  乙丑年得紫檀椅,纹细色泽如漆,明时良工所造也。逾四年己巳秋,岚坡茂才复于肆中得二椅,至庚午冬,又从某故家物色一椅,皆刻有明贤笔迹,与三椅恰配,无丝毫差池,洵可喜也。时听枫山馆落成,余年正花甲一周矣。因书岁月记之。退楼老人。
  两跋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
  1. 吴云第一跋的前半和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中的辞句基本相同。尤其是吴也把戊辰说成是隆庆三年,分别是沿张廷济之误才会如此;
  2. 张氏收藏周椅原件只有一具。奇怪的是吴云买到周椅,如果是原件,只可能是张氏旧藏的一具。可是吴云两跋无一语道及周椅的来历和原主张廷济;
  3. 吴云两跋笔迹不似一人所书。第一跋先写,字数少而小;第二跋后写,字数多反而大。这不符合一般题字的规律;


  ▲清 张廷济原藏周公瑕坐具铭文拓本,见《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册十
  因此四具椅题识的真伪就存在了一定问题。祝、文、周、董四家,年纪最大的祝允明比年纪最小的董其昌大九十五岁,四个人的题识怎么会写刻到成堂配套、形式尺寸一样的四具椅子上呢?
  《中国家具》作者认为四具椅子的主人大概是一位寿长的学者,活了八九十岁,和四位大家都有交谊,因而得到四家墨迹分刻四椅。
  这种说法很难令人置信。
  有关家具的辨伪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平时多看些这方面的专业书,多到博物馆、艺术馆等地方去看看真正的老家具,有机会多向行家请教,只有这样眼界才会逐步提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清古典家具“作伪”与“辩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