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8-12-9 16:03:08

家居,一定要有风格吗?


  8月16日,宜家IKEA2019财年媒体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发布会上,宜家推出「家,多一点你MAKE HOME YOURS」的品牌主张,鼓励人们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好好住Life Talk也受到宜家官方邀请来到现场。
▲ 宜家秋季新品:兰德克纳系列沙发。
  除了在现场看看宜家的秋季新品,这次Life Talk 我们还派出了好好住APP内容运营总监@姜波拉 及好好住APP两位居住榜样@Analeigh_huang @Windyxin一起来与当天参加发布会的家居爱好者们分享他们的家,并且探讨如何打造一个「像你,并且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家。
  在中国人的居住上,我们曾经历过许多不同时期的家居风格风潮,进而兜兜转转到了现在。那么,在今天的居住上,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有的风格?怎样才能让你的家更像你自己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居住的四个阶段来说明这个问题:
  1./ 统一风格的80年代家居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小时候,80年代那会儿。所有人的家都是一样的风格,一样的用品,没有任何个性化。人们在家里刷上绿墙裙,使用高低柜、暖水瓶、蕾丝铺盖……你能买到或见到的家基本都是这个样子,这是中国人家居风格的第一个阶段。
2./ 室内设计开始觉醒,风格混战
  到了大约十年前左右的时期,我们的家居风格进入第二阶段,一下子充斥了欧式、中式、地中海、田园……各种风格。

  这种状态是我们刚刚走出统一类型,开始有了室内设计意识,同时在经济上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其实还并没有摸清楚什么才是更适合自己的风格。大多数人都是一味的盲从大众所倾慕的风格,盲目的崇洋媚外。「洋」是什么其实并不知道,只是一批先富起来的人,或者想让自己感到自己富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想把欧洲宫殿搬进自己的两居室。

  3./ 年轻一代的崛起,不断突破
  第三阶段是近一两年的时候,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讯息。了解了北欧风,知道了日式,也知道中式可以怎么做的更适合现代使用,甚至对一些先锋派的风格也略有研究。但在这中间,要清楚分辨,我们到底是喜欢这一种风格,还是这一种元素——比如说,水泥、黄铜、长虹玻璃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元素,但这些元素都隶属于不同的风格。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列出自己所喜欢的各种元素并且梳理清楚,才能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在这个时期,我们出游次数也更多,实际体验更多。过去的一年里,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出境游累计1.29亿人次,旅行成为很多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将看到的世界带回了自己的家。在这样的现状下需要不断地整合所获取到的东西,让家不应该只是一面镜子,而是映射出个人性情习惯以及喜好的地方。

4./ 向内挖掘自己
  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题——让家成为你自己。在耳濡目染了各种美学流派的风格后,我们更应该用游戏玩乐风格和元素,而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以下我们会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例子@KingWaySun 是北京人,用「老派的浪漫」来形容他最合适不过了。他本身很喜欢京都,处事风格也像京都人,有点散漫却对生活一丝不苟。这样的性格反映在家里,会让他不断改变家里的布局,有时候把书桌横过来摆,有时候是把书桌贴墙摆。
▲ @KingWaySun家的客厅后面书架墙早期是用的宜家木隔板,他说木隔板随着他兜兜转转搬了好几次家。在某期ELLE 杂志中,李易峰穿着睡衣还在这个宜家书墙前拍摄过内页大片。
  用的家具也全是自己淘来的二手货,也有一些是路边拣来的凳子和镜子。他觉得家具一不定是最昂贵的,但一定是最贴合他自己最喜欢的,每个家具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
  第二个案例是上海的@逸澎,刚搬进新家不到3个月。他的家,乍一看会不清楚具体的风格,有点像北欧也有点像日式。仔细看,又用了很多东南亚的布艺品搭配,但没有很冲突,反而非常和谐。

  ▲ 逸澎家的餐客一体。
  ▲ 餐厅是有点日系的配色,墙面上的挂画配了很现代的摄影作品,用爷爷奶奶家里的老箱子进行收纳组合,非常有特色。
  看了以上几个例子,你是否明白了我们要讲的:在资讯更宽广、出游更便捷,科技更发达的今天,我们要更加与众不同,去整合创新,而非无用的复制和拼凑。
  我们可以将现在、过去、未来融合,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当下。每一个当下,一定是跟过去借鉴,从而形成现在的自己。所以,真实的居住并没有风格可言,我们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居,一定要有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