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一个年过70岁的人,在你的印象中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佝偻着身躯,满头白发,脸上布满岁月爬过的纹路?
或许牙齿已经掉光,可能耳朵还有点不大好使;
家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瓶瓶罐罐里装满了药片。
可是,70多岁的人,可以活得不一样吗?
比如,耳不背,眼不花,爬得了泰山看日出,下得了泳池秀花式,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接受崇拜和赞美。
吴尊72岁的爸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近期39岁的“冻龄男神“吴尊和他72岁的爸爸一起参加一档真人秀节目,吴爸爸一出场便引起不小的“骚动”:
打扮休闲时尚,脊背笔挺,皮肤紧致,尽管带着一副墨镜,也丝毫无法掩盖他的帅气。
观众们纷纷留言评论:
这哪是父子啊,分明就是兄弟俩!原来“不老“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啊。
其实,与其说吴尊是遗传了父亲的“不老”基因,不如说是传承了父亲的“自律”基因。
出现在我们视野里这个72岁的“不老顽童”,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
吴尊的父亲是一个房地产大亨,更是一个健身、旅游达人。还曾作为文莱业余篮球队的队长,带领团队打比赛。
吴爸爸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运动的习惯,这不仅让他保持了年轻的体态,更给了他超好的心态,从来不乱发脾气。而这一切,都复制、粘贴般在儿子吴尊身上“重演”。
看到这里,我们难免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日常:
下定决心减肥,办了一张健身卡只去过一次;
做好英语学习规划,交了报名费只背了1页单词;
早上说好晚上早点睡,一不小心又熬夜到凌晨两点钟……
自律很难吗?也许,我们只是没有掌握好的方法而已。
要成为一个自律达人,无非是做到以下3点:
[*]为人生做减法;
[*]与天性做抗争;
[*]不去寻求捷径。
为人生做减法
不久前,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汪涵曾被圈内好友爆料:
他删了陈坤等明星的微信。
而汪涵自己给出的解释是:
如果微信好友超过100人,自己就会觉得心慌,甚至会觉得有些可怕。
我跟朋友说到这件事时,朋友出于好奇,去翻了翻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数,一共3479人。他苦笑道:
我的微信好友三千多人,可是常联系的不到100人。
每次参加一些活动,主动或者被动添加一些微信好友,总想着先建立联系,万一今后有合作的机会呢?
可是真实情况是:
在没建立任何联系的情况下加的微信好友,今后也几乎不会有任何联系。
所以,你看,所谓人脉其实是对等的人进行对等的资源交换,不是因为加了微信,别人就成为了你的人脉。
而我们回顾汪涵的过去,你会发现,他似乎一直是刻意与这个圈子保持距离。
想起当年汪涵和乐乐还未走进婚姻的“围城”时,在接受采访时的一段对话:
大哥,你和乐乐到底什么时候结婚咯?
我外婆家的母猪下了9个猪崽崽。
你外婆家的母猪下了9个猪崽崽和你跟乐乐结婚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撒,我和乐乐什么时候结婚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咯?
汪涵的做法,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发生在每个人身上90%的事情,其实都与他人无关。
自律的第一层境界即是“断舍离”,为人生做减法。
去除多余的东西,拒绝繁琐,只有需求变得少了,脑子里被塞满的想法变得少了,人才能静下来,然后才有机会和真实的自己对话,找到自己的的目标,并为它行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刚从学校走出来一穷二百的人,最需要的,不是社交,不是谈资,而是一门真实可靠的技能。
它能够为你抵抗现实的残酷。所以那些看起来花哨的东西,先保持距离比较好。
与天性做抗争
自律的第二层境界是与天性做抗争,“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点”。
堂妹刚上班那会儿,天天上班迟到,我问她:“那你平均每天上班迟到多久?“
她自责地说:
也不是很长时间,一般都是迟到一分钟、两分钟的。
但是就是这一两分钟的迟到,彻底打乱了她的工作节奏。
慌慌张张开始工作,通常是抓到什么做什么,到了下班时才发现最重要的事情忘了做,不得不加班赶工。一整天下来,心情糟透了。
下班回家晚,一不小心又熬了夜,第二天又会晚起,上班又是匆匆忙忙……似乎这就是一个魔咒,自己在毫无意识地情况下陷入恶性循环。
我给她的建议是:早上提前10分钟出门。
一个月后,她发来微信说:她只是每天提前了10分钟,再没有迟到过,上个月还拿到了全勤奖。
更重要的是,每天早晨花点时间做好一天工作安排,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重要的事情总是最先完成。经常准点儿下班,那感觉简直太棒了!
其实你看,自律不是要求一个人活成一张表格。
而是将自己置身于正向循环里,从而自发、主动地继续下去。
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盖斯写了本畅销书《微习惯》,书本的中心思想是:
如果你想实现一个大目标,不如先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先坚持一段时间,让自己进入正向循环再说。
[*]如果你想减肥,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每天拒绝一点会让你有罪恶感的食物,每天少吃一点,并且,同时开始有一个微小的健身行动。
[*]如果你脾气暴躁,“讲话不过脑子”。
时常因为说话的问题伤到身边的人,你可以试着每天给自己制定3次“出口会伤人“前默念10个数的目标,这样等你平静一点再讲话,结果一定会不一样一些。
[*]如果你习惯性熬夜,甚至熬了许多“非必需“的夜。
你可以用早起倒逼自己养成早睡的习惯,规定每一天比前一天早起3分钟,逐步戒掉熬夜的坏习惯。
大家一定要记住的是,制定目标后,不求多,而求件件落到实处。
不去寻求捷径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
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为栋梁。
1994年,马云30岁,创立了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到今天影响世界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马云花了24年。
1996年,董卿首次与央视接触,在春晚后台做杂务,到如今在主持人和制作人之间灵活切换,先后做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董卿花了21年。
1988年,袁泉刚刚开始了长达7年的京剧表演学习,到大火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的职场女强人唐晶一角,袁泉花了29年。
最后,你会发现,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成为标杆一样的存在,靠的是每一天每一次每一个小小的行动,成功并没有捷径。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成功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它也是靠方法的。如果方向正确,那就坚持行动下去,让时间给你想要的答案。
自律的最高一层的境界,是不再刻意寻求捷径。
做好手里的事,读完打开的书。
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随着时间的积累,你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竟然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于是你也可以在分享成功心得的时候说:
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每天做好手里的工作,坚持了许多年而已。
自律方得自由,
自由方能选择,
选择才更快乐。
共勉。
简单3步,置顶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