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8-12-7 14:50:19

绘就百姓安居乐业新画卷


绘就百姓安居乐业新画卷

    在南航新疆分公司老飞行员杨昌甫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从乌鲁木齐上空飞过,只看到窄小的城区和低矮的土黄色平房。如今,俯瞰乌鲁木齐,高楼大厦映入眼帘,夜晚灯光璀璨。
  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眼新疆大地,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地标建筑拔地而起;棚户区、旧居民小区拆迁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为百姓构筑了和谐温馨的新家园。
  纵观天山南北,农村安居工程拔地而起,一砖一瓦筑起各族群众奔向幸福生活的新希望。如今,新疆城镇化建设正昂首阔步前行,绘就百姓安居乐业新画卷。
  《新疆日报》记者 马伊宁
  城镇快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行走在昌吉市,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商业新区拔地而起……
  在昌吉市园林局工作的顾志民回忆,30多年前的昌吉市仅有几条主要街道,楼房也只有延安北路旁的一座百货大楼。30年来,他积极投身城市绿化建设,在空旷的戈壁上种下了森林公园的第一片树林;在脏乱差的棚户区、泄洪渠里,参与建设滨湖河景区……顾志民见证着昌吉市的变迁。
  改革是风,开放是潮,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成长的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新疆城镇化水平仅为22.87%,仅有乌鲁木齐、喀什、伊宁、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库尔勒、哈密8个城市。现在,新疆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相继设立了昌吉、塔城、阿克苏、和田、博乐等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加快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我区有4个地级市、24个县级市(其中自治区直辖县级市9个)、68个县,城镇体系逐步健全。
  截至2017年末,新疆城镇化水平提高了约26.5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城镇和区域融合加快发展,城镇发展的区域化态势明显,城镇组群式发展模式日渐鲜明。新疆正积极打造乌鲁木齐市都市圈,形成三条城镇发展轴,扶持沿边城镇带发展,在全疆形成“一圈、多群、三轴、一带”的城镇空间发展总体结构。
  城市功能提升 人居环境改善
  来喀什旅游,必去的景点是喀什古城,曲径通幽的巷道、风情浓郁的民居、叮当作响的铜器铺……
  每天12时许,古城里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古丽的家”都用欢快的歌舞迎接一批又一批游客。“以前住的是危房,脏乱差,现在把改造后的新家装点成游客家访点,生活越来越美好了。”经营者萨拉麦提古丽·卡热兴奋地说。
  老一辈喀什人都清楚地记得,以前的喀什古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房子破、环境差。
  2010年,中央、自治区启动喀什老城区改造综合治理工程,改造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众多旅游元素,不但让数万当地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还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
  和田市团城历史街区改造项目同样被打造成旅游目的地;阿克苏市王三街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力打造集文化民俗、特色美食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在实施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等棚户区改造中,各地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市脏乱差面貌得到改变,城市历史风貌得以保护和发扬。
  截至2018年8月,全区累计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152.1万户,380余万城镇棚户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解决了230余万城镇中低收入、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全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带动建筑、装修、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行业20万人就业。
  和谐新农村唱响幸福歌
  12月2日一大早,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四工村村民杨启芳来到新盖的安居房里打扫卫生,为搬新家做准备。
  杨启芳住的土坯房有50多年历史。2016年,当地政府帮杨启芳申请到3万元农村安居工程补助款,盖起了110平方米的新房。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杨启芳笑得合不拢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安居工程135.65万户的目标任务。
  如今,安居惠民暖人心,在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文化墙上画得最多的是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平坦的道路、新建的民居、整齐的村落……唱响了农牧民的幸福之歌。
  “我做梦都没想到会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精干村村民阿依古丽·买买提非常喜欢现在的家,“以前我家住的是木板夹心房,一到下大雨房子里就下小雨,院子里也泥泞不堪。农村安居工程不仅使我的家美丽了,也改变了我们的村庄。现在,村里铺了水泥路,两旁种了树木,而且设有统一的垃圾箱,垃圾定时清理。”阿依古丽·买买提说。
  2018年,全区计划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28.2万户,截至9月上旬,累计投入资金124.5亿元,开工26.93万户。新疆正努力建立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互动推进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到2020年,新疆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8%左右,接近或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高质量完成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人更亲 情更浓 心更近

——自治区司法厅“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纪实
  11月8日20时许,买吐送·买提尼亚孜换上崭新的大衣,走出炉火正旺的屋子,站在大门口,向远处张望着。
  不一会儿,买吐送等的人来了,他大步上前,自然地搂着来人的肩膀,说:“快进屋暖和暖和。”
  来人是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李世玉,买吐送是他在和田县巴格其镇尼向达村的亲戚。自从两人结为亲戚后,独自居住的买吐送天天盼亲戚来。
  亲友相见,千言万语;亲缘已结,深情无限。自自治区司法厅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和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以来,如此温馨的场景不断上演。
党送来了好兄弟
  “哥哥,我们去羊圈看看小羊羔。”李世玉拉着买吐送的手走进羊圈。
  2016年11月,买吐送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女儿出嫁了,家里就他一人,地少,也没啥技术。
  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期间,李世玉给他送了6只羊,帮他重新翻新了羊圈,把草料隔离开。买吐送当时就立志,要摘掉穷帽子,“我兄弟这么帮我,我不能给他丢脸。”
  去年一年,买吐送的羊圈添了羊羔,地里种的核桃、小麦大丰收,人均收入上万元。李世玉这次来,正好赶上买吐送卖核桃,核桃卖了一半,就赚了7000元。
  如今,买吐送的院子有了家的样子,他每天早上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的地毯全换了新的。
  在尼向达村村民海茹力尼莎·买吐肉孜家,自治区戒毒局干部许斌忙里忙外帮着干家务。
  “哥哥给我儿子介绍了学校,帮了我们家的大忙。”海茹力尼莎说。
  今年7月,海茹力尼莎的儿子穆斯塔帕·阿布都拉高考成绩不理想。年龄小、缺技术,孩子以后的路不知该怎么走。
  得知情况后,许斌与青海省重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联系,帮穆斯塔帕报名参加汽车维修技术班,并争取到学杂费全免、每年可获得2000元助学金的优惠政策,毕业后定向在新疆某企业工作。
  “叔叔好,我现在语言沟通能力提高了很多,还经常参加班级活动,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11月9日,穆斯塔帕通过手机微信视频,向许斌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
家有暖心“小棉袄”
  自从和自治区戒毒局干部吕洲萍结为亲戚后,和田县巴格其镇尤库日巴格其村村民买买提明·艾提夫妇脸上的笑容多了。
  “父亲嗓子不好,每次我都会给他买药,平时头疼脑热的药都得常备。”小到准备药品,大到搬砖砌墙,吕洲萍为家里操了不少心。
  今年7月,买买提明家后院一堵墙快倒了,缺少劳动力,又不舍得花钱,老人只好拿几根木头顶在墙上。吕洲萍看到后,自掏腰包买砖、雇大工,和同事当小工,两天时间,崭新的院墙砌成了。
  得知买买提明的老伴儿和大儿媳的关系有些僵,吕洲萍每次来都在家里开展家庭日活动,在一次次交流中,大儿媳的思想转变了,常来买买提明家帮忙干活,村里人都夸赞她是好媳妇。
  看到买买提明和吕洲萍温馨的父女情,自治区司法厅干部刘娴有些伤感,她想起了自己的亲戚吐尔逊·买买提明的父亲。今年10月底,刘娴在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中陪病重的老人整整一周,就在她乘坐火车返回乌鲁木齐时,接到老人去世的电话。
  在火车上,刘娴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在电话里冷静地安排家里的弟弟妹妹,办理老人的后事。
  11月9日,记者走进吐尔逊家,看到庭院干净整齐,屋内摆放着写字台和温馨的儿童床……
  吐尔逊说,这都是刘娴姐姐布置的。“每次她来都闲不住,把家里土炕拆了,对厕所、厨房和浴室进行了改造,还整理出一间儿童房,供孩子们使用。
  吐尔逊说,虽然父亲去世了,可是有刘娴姐姐在,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萌宝”的“超人爸比”
  在自治区司法厅每一次的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中,一群有着特殊身份的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村里“萌宝”的“超人爸比”。
  “快看,我的警察爸爸来了。”11月10日下午放学,小布迪(化名)冲出校门,扑进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干部杜曼·沙力克的怀抱。
  小布迪家住和田县巴格其镇托万喀什村,去年6月,他的父亲吐送托乎提·依马木尼亚孜与杜曼结为亲戚。杜曼发现小布迪患有先天性疾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一贫如洗。
  杜曼与自治区司法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商量解决小布迪家的困难,先帮助她家养殖了羊和鸡,又介绍吐送托乎提担任村幼儿园保安。回到乌鲁木齐后,杜曼先后到乌市各大医院咨询小布迪的病情,并积极协调,于2017年8月底将小布迪治疗费用纳入新疆民政康复医院“明天计划”医疗项目,由国家承担手术费用。
  今年3月6日,杜曼和妻子、同事们一起带小布迪前往自治区人民医院做术前检查。经过3月20日、5月22日先后两次、共计10余个小时的手术后,小布迪终于恢复健康。
  “现在,孩子的病好了,也自信了,学习成绩提高了。”吐送托乎提说,是杜曼给了小布迪第二次生命,他就是孩子的“爸爸”。
  2017年1月18日,自治区司法厅干部彭燕翔与和田县巴格其镇墩艾日克村村民吾拉木买买提·亚森的儿子结对认亲。当他了解到吾拉木买买提的儿子依布拉依木(化名)患有先天性淋巴血管瘤后,开始四处寻找治疗办法。同年1月20日,他陪着吾拉木买买提夫妇,带依布拉依木到乌市看病。经过手术,依布拉依木脸上的血管瘤成功摘除,通过康复训练,他已经和正常孩子一样能走路了。
  “每次彭大哥来,依布拉依木就钻进他的怀里,他们俩就像父子一样。”吾拉木买买提说。


“三和”机制开花结果

——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访惠聚”工作综述
今年,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驻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银河路街道和谐家园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围绕总目标,始终把争取人心、凝聚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问题、带着办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解决了社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探索并落实了“干带群、和众共聚总目标;邻帮邻、和谐共建一家亲;强堡垒、和频共振一盘棋”的“三和”工作机制。
1.全力做好群众工作
  “常进群众门,成为座上客,面对面与群众沟通,做到将心比心、真心热心、交心换心,才能握上群众的手、听到掏心窝子的话、聚起万众心。‘访惠聚’活动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最好的方式,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直接体现。”今年年初,克拉玛依市政协副主席、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杨平对今年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访惠聚”工作作出指示。
  克拉玛依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宋宏利强调,持续深入推进“访惠聚”活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固本之策;是做好群众工作最有效的载体;是历练干部的“磨刀石”。工作队要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增强民族团结、保障改善民生,组织发动群众、凝聚民心民力。
  一年来,工作队通过“真挚感情+良好作风+群众工作能力”的双加模式,面对面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愿,亲身感受群众冷暖,真心热爱各族群众,真诚服务各族群众。
  同时,充分发挥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的机制体制优势,工作队与和谐家园社区党总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社会管理(治理)工作群众主导、群众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格局,使一个相对薄弱的基层党支部、长期没有得到根治的治安混乱重点区,成了社会管理的试验田。
  和谐家园社区连续两年八大类刑事案件零发案,多发性侵财案件零发案,信访案件零发案,实现了信访问题不出村、社会矛盾不上交,被克拉玛依市确定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城市党建示范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示范社区。
2.贴心细心赢赞誉
  今年,工作队队员的身子俯得更低,与群众贴得更近,从更小的事做起,让群众感受到他们的贴心与细心,做到与群众交心,一件件为民务实的大事小事赢得群众赞誉!
  和谐家园社区是克拉玛依市为根治城乡接合部(西大沟、大西沟,俗称“两沟地区”)流动人口聚集地而筹资建设的公租房小区。在“访惠聚”实践中,工作队用真心服务赢得居民真情,让居民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获得融入感、幸福感和被尊重感。
  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法治意识淡薄的现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工作队特事特办,一个月内为居民盖起了100多平方米的居民夜校。通过夜校,工作队不仅给居民传授了知识,还架起了与居民沟通互信的桥梁。
  用“结真亲+交真心”,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成一个同心圆。工作人员和关爱群体结成帮扶对子,汉族和少数民族结成民族团结对子,社区工作人员和工作队队员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实现了认亲帮扶全覆盖。在开展扶贫活动中,充分考虑被帮扶群众的感受,用居民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交流,低调扶贫。工作中,同吃一锅饭,精准一帮一,很快赢得了居民的信任,成了居民眼中“走心”的朋友。
  今年年初,工作队确定为社区居民办100件好事,先后与克拉玛依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龙基物业、顺泽达物业等十多家单位初步达成人才(劳动力)输出框架协议,协调促成现场招聘会3场、带领居民应聘84人次、帮助联系成功就业65人。截至目前,落实了包括无户籍人员落户、辍学学生就学、困难群众帮扶、法律服务及无偿援助等好事实事106件。由社区牵头组织帮扶双方签订了精准帮扶协议,涉及社区困难家庭和学生10个。
  工作队还制定了一店一策、互通有无、店店不重样的脱贫计划。形成了亚森江·马木提的“和谐馕”、图地巴克·拜代力的“和谐面肺子”、艾尼·阿不力孜的“和谐烤包子”、图尔逊·阿卜杜克热木的“和谐拌面”等一批闻名克拉玛依市的美食招牌,每家店铺月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实现了这些家庭的脱贫致富。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现在的好日子。”这是和谐家园社区居民最爱说的一句话。同时,居民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炎热的夏天,图地巴克·拜代力自制“和谐号”洒水车,为社区居民消暑降温;居民排日旦姆·亚森在清扫卫生时,结识了汉族大姐严秀丰,每日送去可口的饭菜,演绎了“流动的盘子、情谊的传递”的动人故事。
  “共产党派来了工作队,给我们做的好事像天上的星星、河坝里的鹅卵石一样多得数不清。”和谐家园社区居民亚森江·马木提说,“我也要入党,我已经写了三份入党申请书,我还要继续写,我要成为党的人。”
3.惠及民生 凝聚民心
  今年,工作队倾情服务凝聚民心民力,依靠群众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惠及民生。
  和谐家园社区活跃着一支由15名外来人员组成的义务联防队——和谐“图急队”,他们夜间巡逻、白天执勤,守卫门岗、调解纠纷。
  自从有了“图急队”,和谐家园社区治安乱象得到了整治,酒后打架闹事的现象根治了,乱丢垃圾减少了,八大类刑事案件、多发性侵财案件实现连续20个月零发案。
  “图急队”的队长是图地巴克·拜代力,这支队伍是他提出成立的,图稳定、图和谐、图发展、紧急救援,“图急队”一马当先。
  提到图地巴克,工作队印象深刻,他从南疆来克拉玛依打工快20年。图地巴克说:“过去我住在西大沟,天是灰的、屋是黑的、心是冷的。自从搬到了和谐家园,工作队来了后,社区的路宽了、灯亮了、屋暖了、我们的心也热了,在社区和工作队的关心下,我们活出了模样、活出了尊严,心也融进了克拉玛依。”
  看到男人们组建了“图急队”,妇女们也坐不住了。在居民排日旦姆·亚森的提议下,38名妇女自发成立了“排忧大嫂”服务队,义务为5户孤寡老人开展清洁服务,为8户居民的18名留守儿童提供送餐服务。排日旦姆不仅坚持每天为老人严秀丰送饭,还让上初中的儿子与严秀丰的孙子结成了互助互学对子。
  工作队队员与和谐社区工作人员因势利导,在社区组织开展了社区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和谐家园荣耀居民评选活动、五一劳动节寻找最美劳动者笑脸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和谐少年、和谐宝宝评选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和谐驻我家、我家住和谐”的民族团结、多元共治新乐章。
  一年来,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访惠聚”工作队与和谐社区党总支强化了和而不同、锲而不舍、公而忘私的和谐精神;催生了“聚焦总目标——维稳‘图急队’;驻心大联盟——和谐抱一抱;邻里互助好——排忧大嫂亲;好事实事多——爱民长廊长;和谐好声音——感恩宣讲团;环保在行动——护绿小卫士;真爱的传递——流动的盘子”等独具和谐特色的和谐元素7+N。和谐家园社区在工作队、社区党总支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正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一件抓落实,成为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和谐家园。


一人认亲三代结缘

——精河县公安局民警贾天宝和亲戚的故事
□文/宋红霞图/田向东
  精河县公安局民警贾天宝,从小就有个维吾尔族名字“吐鲁洪”。他的亲戚阿孜古丽·乌斯曼向亲朋好友介绍他时总说:“我有3个儿子3个女儿,这是我最小的儿子吐鲁洪。”
  1987年11月,贾天宝出生在精河县托里镇的查干莫尔根村,这个被沙丘包围的农业村队里,汉族人家只有四五户,邻居都是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你来我往、互帮互助的长期共同生活中,贾天宝一家和周围的邻居相处得很融洽。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2012年退伍被安置到精河县公安局工作。
难忘的第一次见面
  2016年11月24日,是贾天宝和阿孜古丽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在精河县公安局党委的安排部署下,该局民警与茫丁乡皇宫北村村民举办“结对认亲·心连心”联谊活动,贾天宝与皇宫北村村民阿孜古丽结为亲戚。坐在台下的阿孜古丽看到在舞台上潇洒自如地跳着维吾尔族舞蹈的贾天宝,心里非常喜欢,她立刻打电话让开商店的朋友送来了一顶维吾尔族小花帽,阿孜古丽登上了舞台,把小花帽戴到了贾天宝的头上。
  2013年因为房屋拆迁,阿孜古丽来到县城和小儿子艾山江一家生活。贾天宝经常带着妻女一起去探望老人。
  在两年多的交往中,贾天宝称呼阿孜古丽为“阿帕”。贾天宝3岁的女儿橙子和阿孜古丽6岁的孙子木哈买提十分投缘,每次说要去奶奶家就特别兴奋。阿帕想念儿子了,常常通过视频聊天、打电话等方式联系,家里有什么事情,也都第一时间听听贾天宝的意思。
 用心交往的点点滴滴
  阿孜古丽的长子吐尔洪从喀什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贾天宝得知博乐市公安局正在招录警务人员,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后,将消息告知了吐尔洪,并带着他去博乐市公安局报名。但因为吐尔洪的妻子怀了身孕,他放弃了考试。贾天宝把吐尔洪找工作的事情放在心上,处处打听,后来帮他联系了一个公益性岗位。
  2018年6月第三轮“结亲周”活动期间,贾天宝入住阿孜古丽家里时得知,艾山江经常胸闷,在县人民医院多次检查都查不出原因。贾天宝开车带艾山江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是心供血不足导致胸闷,医生开了一些药品,让其回家服用。
  回家后,贾天宝把检查结果讲给阿帕听,还耐心细致地把医嘱和注意事项写到一个本子上。阿孜古丽逢人便说:“多亏我这个小儿子操心啦!”
不断融合的三代之交
  阿孜古丽住在四楼,因为腿脚不便,很少出门。2018年8月,贾天宝第五轮“结亲周”入住时,正是盛夏,贾天宝便开车带着阿帕、艾山江几人去自己父母家里避暑做客。两家人在葡萄架下品尝着苹果、西瓜,一起吃了抓饭,开心地聊着家长里短。
  午饭后,又去了八家户农场贾天宝的岳父家里,参观经营的网套店、喝茶聊天,两家人欢声笑语不断。就这样,贾天宝的父母、岳父母也都和阿孜古丽一家成了朋友。今年国庆节期间,两个民族的三个家庭26个人在一起吃了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来源:新疆法制报 海峰

编辑:张卫玲
审核:詹晓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绘就百姓安居乐业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