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8-11-20 18:03:32

济南职院党委书记王春光: 躬耕勤勉 志育大国工匠—中国网




前言:
除了房价,当下另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当属教育。
读书写字与教书育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虽说这几年教育行业风生水起,发展过速导致的机会主义乱象越来越多,但教育殿堂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仍是一方圣地。
做教育不是小事,做好教育更非易事。从事了半辈子教育事业的王春光,对这句话的感悟或许会比别人来得更深更厚重。
在他看来,不囿于成见,不仰望权贵,不迷信权威,把教书育人的过程融入到内心对自己的成长路径和自我价值的确认和坚持,不啻为教育工作者能够收获到的最大财富。其实早在2016年初王春光出任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时,济职已是济南职业教育领域相对成熟的翘楚,躬耕两年,他又把这种成熟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暮秋初冬时节,与王春光交谈是件愉快的事情。许是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他在表达上的逻辑格外清晰严谨,接待室里很安静,他的声线也相当平缓。你来我往的交流中,王春光把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愿景做了细致勾画,徐徐道来,不急不缓。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也有一本经
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有三处表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明确了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与任务。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把研究成果变为实际生产力?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做了大量工作,发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路径的重要方式。”王春光说。
中国网:贵校在专业构建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提升?
王春光:学校在专业布局上服务济南主导产业,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首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地方主导产业,对接主流企业,新设置了数控技术、电梯工程技术、航空机电设备维修等专业;其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生相伴,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及专业群,新增智能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高端机械制造业等专业,辐射山东省乃至华北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再次,积极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互沟通、有机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今年学校投资了接近2500万,建设一条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为高素质智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硬件基础。同时更加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近两年分别打造了山东省精品课程体系和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体系。从去年开始,结合教育部实施的高职院校学分制,学校开设了一批通识教育课程。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小儿推拿课程,帮助将来任职幼儿园的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专业服务技能。
中国网:除了开设与时俱进的新兴专业课程,贵校在提升自身优势方面还做了哪些举措?
王春光:学校建立了产教融合办公室,目前积极地与全国大约1200家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了学校、行业、企业三级联动,为孩子们实训搭设广阔平台。在高端技术领域方面,学校与济南二机床集团建设合作,投入研究建设三个研发中心;与浪潮集团合作,设立大数据专业和云会计专业。在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建设方面,学校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AHK上海”)、12家德国瑞典企业共同成立中德中国北方技术培训基地。其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智能电子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被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命名为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公共实训基地。
中国网:贵校如何保障新学院的建立和新兴专业的顺利开设?
王春光:物联网、云计算这些专业是当代最尖端的专业,为了达到顺利发展的目的,学校注重校企合作,共同研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课程体系建设,共同编写教材。同时,聘请大量具备前沿知识和具体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来校给孩子们上课。另一方面,我们也注重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要求所有老师必须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一个月,将其打造成在校能够胜任理论教学,在企业能够熟练进行实操作业的优秀教师。
中国网:目前以学校为主、企业培养为辅的多元办学模式会成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走向吗?您对此如何理解?
王春光: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落地,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推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将高职学生培养为适应现代化企业服务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国家已经在高职院校,包括各类职业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凭借与国内大型企业的密切合作,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通过校企互嵌,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实境对接,双师校企共育、评价校企共施、双证相融共取,使生产要素与教学要素深度融合。例如学校的学生在见习期间一般在企业的流水线上,实习期间流转到维护保养岗有的企业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岗位培养,完善学生的用工合同和保险保障制度,在严格保护学生利益的基础上,通过企业高精尖技术型师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在为人处世、专业技能上有机会得到全方位锻炼。
“工匠精神”与“职业情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传统习惯中,职业人往往称之为“匠”。从中国文化中溯源,工匠不仅是与时俱进的文化符号,其内涵也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现如今,尽管工匠的符号有了很大变化,但传统“匠”的因子仍在。现代工匠培养过程中,人教、业习、技练三者要同抓并举,做人有了“定盘星”,成长方向才有“准确度”,职业发展就有“核动力”。如果说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职业教育就是工匠精神培植的不二途径。
“我们对学生进行劳模精神教育,要求他们学习大国工匠,学习身位,要求所边的工人,使孩子们既养成高尚的品质,也养成高尚的职业情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王春光说。
中国网:您认为怎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当前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环境,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王春光:我认为学生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首先,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实践落到实处,以工匠精神、行为自觉、文化自信作为具体目标,形成一套评测标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实现量化;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完成由知识体系-认知体系-认同体系-信仰体系的转变,并将其内化为行为指南。
其次,孩子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素养。学校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把非遗展示引入校园,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再次,孩子们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操技能,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中国网: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方面,贵校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王春光:学校作为一个理工为主的职业院校,将工匠精神作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培育。
第一,学校重视工匠精神和文化的渲染与渗透。提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文化作为引导,营造工匠环境氛围文化作为熏陶,创设实习实训岗位规矩文化作为体验。第二,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学校价值观,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工业文化,例如在两个大车间的设计上突出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第三,近几年学校将德国的6S管理法引入到课堂、宿舍管理等学校管理环节中,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引导。第四,学校聘任六位大师,通过这些由学徒工成长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标杆。第五,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在实操过程中感受磨砺与坚守,重视实践中养成。
中国网:工匠精神注重传承,职业情操鼓励创新。贵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王春光:学校大部分理工教学注重理论实训一体化,在教学中利用手边的实训设备,边做理论讲解边操作,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提出质疑,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养成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我们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反思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朋友和指导者,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学习思考的空间,把他们引领到创新、创业、创意、创效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主动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凡是学生在车间实习实训过程中提出好的建议,即便是一点点改进意见,都要对孩子们进行及时的激励,使孩子们在实训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这种职业情操上的创新发展,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
引进来+走出去:大国工匠要有全球视野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历史性交汇,产业升级和生产要素转移步伐加快。对中国而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时不我待。对世界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世界范围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增强孩子们的就业竞争力。”王春光说。
中国网:相较于西方的一些职业院校,贵校在对外合作办学上如何将其发展理念融合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王春光: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加强对外合作。学校国际合作的主要对象有澳大利亚西海岸科技学院、加拿大麦瑞·维多伦学院、德国工商大会(AHK)等。近两年,学校与中德物流联合会建立中德物流班,与澳大利亚合办了学前教育专业。与澳大利亚西海岸科技学院的合作始于2006年,招收酒店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财务管理三个专业的学生;2014年学校与加拿大麦瑞·维多伦学院开展联合办学,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两所院校都是办学实力很强的公立院校。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的这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列入普通专科层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生,学生毕业可获得济南职业学院毕业证书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科技学院职业证书或加拿大麦瑞·维多伦学院毕业文凭。2011年,济南职业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AHK)上海代表处以及驻鲁德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济南职业学院中德技术培训中心,招收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开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2015年,该项目被省教育厅列入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中国网:与德国工商大会(AHK)的合作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春光:区别于其他方式的校际合作,我们的合作对象是德国工商大会(AHK)上海代表处以及驻鲁德资企业(以费斯托为代表)。这一合作的具体模式是:三方联合组成理事会,德国工商大会(AHK)负责提供符合德国标准的双元制教育课程体系和德国机械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服务;学校负责双元制教育的学校教育工作,并培养学生达到高职专科毕业水平;企业方负责双元制企业承担的培训课程。参与合作的企业可以在中德项目培养的学生中选择学徒,学生毕业时会获得济南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和德国工商大会颁发的德国及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认可的工业机械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一来,学校不仅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也通过这些举措强化自身发展,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搭建更为广阔的世界级平台。
结语:聊天中不难发现,王春光很喜欢把他的学生们称作是孩子。如果说今天的理想人格是独立、创新、勇敢和自我控制的人,那么王春光就在努力做相应调整,尽全力培养接近这种理想的人。相比起教师,他更乐意做孩子们的同伴,言语中时而秉持着相互间的理解与期盼,时而又洋溢出对孩子们取得成绩的骄傲和自豪。不得不承认,在这方教书育人的圣土上,王春光真的很幸福。

作者:天品正连接@装修流程,装修视频
天品工程刘勤用装修视频记录装修过程中的每一步,分享给广大网友,如今各装修爱好者已经在各微信群里面活跃交流,每有新装修培训课程都会在微信群同步,欢迎大家加入交流,加微信会拉你入群的.
添加微信:tianfuzx
如果对装修有问题可以在天品装修论坛搜索相关知识!还有更多装修效果图的展示及实现施工记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南职院党委书记王春光: 躬耕勤勉 志育大国工匠—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