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一)徐志耀01
课文分析:这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老课文的上法已经有许多经典的方式,要上出新意,关键不在于在文本解读和教学方式上有什么异想天开的做法,而是要依据教材及学生情况,仔细阅读文本,做出合理的设计。
要解读本文,首先要将其放入一个大的背景下,也就是鲁迅先生前半生的回忆。本文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如果对本书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可以发现,书的前五篇(从《狗·猫·鼠》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童年生活的写照。在这一部分中,除了表现他对封建的教育制度的批判外,幼年绍兴乡土人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范爱农》则是他回国后中年的生活,此刻的他在追寻一条救国的道路,但在当时中国的背景下,他更多感受到了无奈。《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则是他青年生活的写照。在这一部分中,由于家道的中落,他被迫承担起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责任,从而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身边的社会。父亲的死,激发了他学医的渴望。而日本的经历,让他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道路。因此,《藤野先生》如果放入在这一大背景中,同样也是他寻找自我追求方向、乃至救国图存道路的一个重要时刻。那么,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开始,文中对自己在东京、仙台感受的描写,在面对同学无理的质疑、看电影时的感受,在北京寓所时心理的描写可以联系成一条线索,就是他一直在追寻的道路。
其次,还应将其与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联系在一起。本单元是回忆性散文、传记单元,而写作要求是“学写传记”。单元提示中,强调了“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简单地说就是在描写人物时如何选材及描写。而作文要求中,有通过不多的细节描写,“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这在《藤野先生》中亦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在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展现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特征,而他的“声调”在后面与藤野先生的接触中一再出现。这既是对藤野先生心理的描写,也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感动与感激。本文中所描写的藤野先生,其实是一位很普通的教师,他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也没有超越师生之间普通的交往。但透过这些细节,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感动、感激,原因就在于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藤野先生不歧视弱国学生,让他觉得分外感激,这让他感到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得到关怀与帮助;而他做事认真细致的态度,又让他感动,同时也对他今后做事做人的态度起到了关键的影响,让他树立了坚守一生的工作态度。本文与人物传记是有一定区别的,但这种通过简单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并且突出内心感受的做法同样值得学生在写作传记时采用。
教学本文,理清结构是基本,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从而能对文章的两条线索——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寻求救国道路——都有所认识。在教学中,两条线索可以依次教学,但要注意互相之间的呼应及汇合,最终还要将之与鲁迅的一生结合起来。此篇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写人物外貌,可以与《列夫·托尔斯泰》联系起来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而其中的细节描写、选材,可在后面的作文训练中,与其它课文联系起来,作为写作的参考。
02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文中细节描写把握展现人物心理及性格的方法。
2、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的思想内涵。
3、结合背景材料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追求。
作者:天品正连接@装修流程,装修视频
天品工程刘勤用装修视频记录装修过程中的每一步,分享给广大网友,如今各装修爱好者已经在各微信群里面活跃交流,每有新装修培训课程都会在微信群同步,欢迎大家加入交流,加微信会拉你入群的.
添加微信:tianfuzx
如果对装修有问题可以在天品装修论坛搜索相关知识!还有更多装修效果图的展示及实现施工记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