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小编 发表于 2019-2-18 12:57:24

罕见金代家具实物模型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


  家具是物质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的象征,它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兴衰,以及一定历史时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的家具发展,既继承了先祖时期的精华,又不断融合邻近兄弟民族尤其是先进民族的家具文化,逐步形成更适合自己家具的样式,同样金代家具也不例外。


传世的绘画作品和大量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对于金代家具的形制特点,我们可以先从绘画材料中作出基本的归纳。




金代墓室壁画 大同市博物馆藏
在考古发现的众多金墓壁画中,家具可谓是频频露相,这些曾经长眠于地下的壁画,让我们重新目睹了属于民间生活的、反映社会文化的金代家具的风采:
  PART 1 张世卿墓壁画


墓群发现于1972年,是一处辽代晚期至金代中期以辽代监察御史张世卿墓葬(建于1116年,辽天庆六年)为代表的张氏家族墓群(西区为韩姓墓地)。


















PS: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10余座辽代时期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ART 2 绛县城内村壁画


2001年发掘的山西绛县城内村金代古墓壁画生动呈现了距今800年前的晋南人家日常生活。












  PART 3 晋城陵川县玉泉村壁画


2007年6月,山西陵川县附城镇玉泉村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壁画墓,墓室内壁通施灰浆并分别绘制彩色壁画,其中一面绘有侍从仆人,分别为备酒、备茶的侍奉场面或庖厨劳作情景。






木石南壁甬道口西侧壁画


壁画以墨线勾勒形象,再以彩色随形填染,器具整体准确自如。
  PART 4 山西博物院藏金代墓葬壁画






金 繁峙南关村金代墓葬壁画墓·青年得志


金 繁峙南关村金代墓葬壁画墓·仕途青云




金 繁峙南关村金代墓葬壁画墓·暮年仙居


以上墓室壁画中的金代家具,我们可以粗略的看出一个共同点:
在结构上仿照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做法,洗练单纯、简洁工整的梁柱式框架结构开始代替箱体壸门结构。
造型上和宋代家具非常相似,但是整体装饰更少,只在局部稍有点缀,比例协调,神态纯朴,线条上硬朗粗犷,带有些少数民族的威猛彪悍之气。




金 繁峙南关村金代墓葬壁画


中国的墓室壁画发端于人类对自身最后归宿场所的装饰。这些金代墓室壁画可以说是金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它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时尚风俗等。
当然,更直接以及更具有说服力的形象资料,是考古的实物发现:


上世纪70年代初,在大同市城西发掘了一座金代阎德源墓,墓主阎德源生前是西京(大同曾为金代的陪都西京)玉虚观宗主大师,墓中出土了各类随葬品90余件,仅木器即达20件之多。
其中,一套杏木材质制作的影屏、巾架、盆座、床榻、茶几和桌椅家具模型用材适度,造型准确,简洁古朴,呈现着原木器之本色:
木 茶 几



  时代:金代
  尺寸:方7.5cm,高15.7cm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取圆材制作,方台面下边抹,四腿修长呈圆柱形,其间安横帐,侧脚收分,此几造型简占舒展,挺拔秀气,虽纤腿小足重心较高,然仍不失其稳重之感。
木 炕 桌



  时代:金代
  尺寸:长18.5cm,宽10.5cm,高8.8cm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炕桌敦厚可爱,神态淳朴,整体选用原材,夹头榫,牙板一木连做,整体造型准确,简单大方。
方 炕 桌



  时代:金代
  尺寸:方10.5cm,高8.8cm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桌面板材厚实,四腿足直下,内侧方外侧圆。造型圆润敦实、简洁灵巧,古朴素雅且恰到妙处。
木 地 桌



  时代:金代
  尺寸:长40,宽50,高60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此桌见证了古人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生活方式的转变。正面牙条连接,两端留牙头,外有角牙,其下安横枨;侧面无牙条,双横枨略低,契合了坚定稳固的力学原理。
木 巾 架



  时代:金代
  尺寸:高18.8厘米,横杆长15.2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整体形如“丁”字状。底座以厚重的板材上抹角十字交叉,底内凹。
  中央置立杆,杆呈上收分柱状,柱头束腰葫芦式直抵搭脑,搭脑横直两头上挑雕成三角云头式,并用单墨线勾勒出云纹。


木 影 屏



  时代:金代
  尺寸:高28.8厘米,屏身25.7厘米,宽19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影屏由屏身、站牙和抱鼓墩三部分组成。屏身正面无任何修饰,屏背攒四边框和腰间双横档枨,意在抗变形。底座由墩厚的板材雕成如意式抱鼓墩,底心内凹。云纹站牙将屏身夹抵。


木 榻



  时代:金代
  尺寸:榻板长40.4厘米,宽25.5厘米,通高20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四足形栏杆式围子床,由床柱、围板、床板、床腿四部分组成;床上铺木板,左右及后面有栏杆,栏杆下有围板。
  四角均有方立柱,左、右、后面的立柱间又有花形间柱。四条床腿为秋叶形,腿之间有横枨,四足雕成长方形花纹。造型美观,结构精致。
  带栏杆式围子床是辽金床榻类独具特色的家具,这种类型的床周围有间柱,嵌有栏杆也有围板,床体有箱形壸门结构和四足形结构为典型。
  辽金时期的家具制作深受两宋文化影响,阎德源墓出土的这件木塌不仅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雕刻技艺,更反映出南北文化交融的特征,也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碰撞的产物。


木 椅



  时代:金代
  尺寸:通高20.5厘米,座面10.5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椅搭脑呈圆柱状通直超长,靠背板与立柱微向后弯,靠背板的两侧起边线。座板厚实,扶手与搭脑出头作法一致,横截面未做任何修饰。
  四腿垂直、椅腿、立柱及扶手皆为圆柱形倒收分,颇为有趣,四面曲线形牙条,管脚枨偏高。此椅造型标准,端庄古雅。


木 盆 架



  时代:金代
  尺寸:通高13.8厘米,座圈直径12.8厘米
  来源:阎德源墓出土
  器外表及腿足髹朱漆、盆座呈六棱形,上开座口,内里中空,并在束腰下端安一横枨和四斜枨相互交叉定型。
  椭圆座口外分六棱与腿部相圈,并在每段间嵌装镂雕的“万”字纹档板,束腰甚高。六条呈扁状棱形三弯煺,足尖夸张活泼地朝外翻翘,以至形成极窄的着力面,尚有金属瘦劲之风度。
  腿间分段相接宽阔的如意云纹牙,牙深度达腿弯度之最大处,使整个器型更具饱满与华丽的色彩。此盆座造型别致,做上考究,匠心独运,观赏性特强。


这组尺寸大小均在20厘米左右的明器,实为不可多得的金代家具中之实物模型精品。因此,它为研究我国金代木质家具的形制、下艺水平和家具的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金代家具形式与功能是随金代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家具形式的变化标志着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民族融合也促进了家具形式的演变。




积淀着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通过精妙绝伦的有意味的形式变化,向我们传递着千百年来人们追寻美的讯息。
中国传统家具在物与我在审美理想中统一,这是中国人形态哲学观和文化意识的反映,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提炼和总结,以及通过创造和想象,折射出人们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憧憬。
而独具特色的金代家具也为明清家具的辉煌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家具史中不可忽略的一笔。




PS.文献参考 / 朱毅 刘亚萍 《观金墓壁画 品金代家具》《东北地区家具形制演变初探》 / 曾分良《金代家具的形制研究》 / 张丽《观金代家具工巧风貌 品八百年前榫卯古韵》
学习装修知识到天品工程,装修效果图借鉴装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金代家具实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