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业低价中标竞争的困惑
如今建筑企业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你不干,那就等着活活饿死;你要是硬着头皮干,那就有可能亏死,目前现状短期难以解决,长期也不易解决。
一、最低价中标是否合理?
“最低价中标”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评标方式,无论政府采购还是工程建设招标均广泛采用,成为一种国际惯例。1984年,日本大成曾以低于标底43%的价格中标鲁布革“引水隧洞工程”,也是这次投标的八家企业中报价最低的企业。
但“最低价中标” 在今天的中国逐步演变为“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只要是在低价中标这一游戏规则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每一个豆腐渣工程的背后,“最低价中标”似乎成为标配,成为“幕后黑手”。
尽管这几年的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工程定额一直没更新,而更恼火的是中标价格反而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优良的工程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你不觉得吗?
低价中标一直以来都是建企的紧箍咒,你不低价中不了标,你低价了,要亏。
为什么国际通行的玩法,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到底是价格的问题还是投标者虚假承诺的问题?为什么对投标者的虚假承诺,我们毫无办法?世界上有两种“最低价中标”,一种叫“最低价中标”,另一种叫“中国式最低价中标”,而“中国式最低价中标”以压低工程质量为前提,某些时候似乎成了行业的潜规则,我们对此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
二、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现状
在今天的中国工程市场,一个不大的项目有几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报名投标,不同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不是个案。2017年9月,福建柘荣县一个不到千万的项目,1100家企业参与投标。一方面是干活的企业拿到一个项目很不容易,另一方面是一些建筑企业整天投标而又不想中标,更不会也不想干活,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这种现象既奇怪又畸形。
您说,这市场竞争激烈还是不激烈?如果说市场竞争激烈,为什么那么多毫无核心能力的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不死?世界上有两种“竞争”,一种叫“竞争”,另一种叫“中国式竞争”。说这么多,不是愤青,而是既然选择了这个建筑业行业,就要正视现状,如果连直面问题的勇气都没有,就更谈不上进步了。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在不断重复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
国务院办公厅、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发文对恶意低价中标说再见!人民日报连续发文怒评“低价中标”,发出“没有利润何来质量”的观点。
可见,国家对最低价中标这一“顽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变革。各省市也在进一步细化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现象。
学习装修知识到天品工程论坛进行学习,付费问答,在线课堂,天品商城,天品推广联盟,直播等等都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