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叔坚守几十年的木匠手艺,做工如做人,绝不偷工减料!
周末,在胶东农村大集上,遇到一位摆摊的大叔。大叔姓张,是一位老木匠,正在卖自己制作的板凳。他穿着藏蓝色的冲锋衣,脖子上围着围巾,戴着鸭舌帽,脸色红润,神采奕奕,一点也看不出有63岁。有人问大叔保持年轻态的秘密,大叔说:没有什么秘密,生命在于运动,就是活到老干到老。
张大叔的摊位上围了几个中老年人男人,他忙推销自己做的板凳。张大叔所在的张家村,是祖传的木匠村,村庄里的男人多数都会木匠手艺。大叔说:“俺掌柜的(父亲)就是好木匠,当年在村里挑头开木匠铺的,十里八村的提起来都有名”。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看看这个做工,看看这个用料,掂一下分量试试”。张大叔拎起一个板凳,给顾客介绍,“我做的这些板凳,都是洋槐的,质量杠杠的,都是子孙货,你买家去,真是一辈子也用不坏”。
张大叔摊位上板凳,最受欢迎的还是中间带洞的坐便凳。虽然现在农村大多数人家都改厕了,也用上了抽水马桶,但是照顾病人的时候,特别是腿脚不好的老人,还是买一个坐便凳方便。张大叔做的坐便凳,比原来进行了改良,加了一个椅子靠背。不带靠背的坐便凳50元一个,带靠背的80元一个。
张大叔给顾客示范靠背坐便凳的用法,他坐到凳子上,双臂搭在靠背上面。张大叔说,许多老人有便秘的毛病,在凳子上坐的时间长了,会很累,也容易向前摔倒,这个椅子背要往前面放,就是让老人靠在上面,有个扶手,避免摔倒。
张大叔从小就跟父亲学木匠,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六十多岁了,仍然没有停下来。而且,他一直坚持做到当年父亲的要求,做工如做人,绝不偷工减料。大叔说:“我做的这些凳子,不光用料足,而且每一条腿都是双榫,你们可以比较一下看看。”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明了。这是另外一个摊位上的坐便凳,与张大叔的坐便凳相比,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有差距,而且都是单榫的。
一位骑摩托车来的大叔,在比较了几个摊位以后,在张大叔这里买了一个坐便凳。张大叔说:现在木匠不吃香了,做这样的板凳挣不多少钱。做一个带靠背的坐便凳,差不多要大半天时间,除去料钱,工钱也就十块二十块的。
张大叔的摊位上,还卖一些高凳子,根据高矮不同,有的80元,最高的100元。这种高凳子,当地农村叫高脚,一般是用来踩着登高用的,例如果园里用来修剪树木、套袋、采摘等。这样的工具,结实耐用是第一位的。
这是张大叔做的小饭桌,梧桐木的,140元一张。梧桐木密度小,使用起来很轻便,可以随便搬来搬去。小饭桌上看不到榫,张大叔说:桌面和桌子腿之间除了胶,还加了木螺丝拧起来的,绝对不会开胶。我做的家具,一辈子都这样,绝对不熊人,你放心用。
做工如做人,绝不偷工减料!为张大叔这样的农村工匠点赞!
页:
[1]